logo logo_2
CN EN

古瓷鉴定中的蛤蜊光判断法<王国丙老师专栏>

新闻资讯2022/08/25


 

在古瓷的色釉中以铅这种活跃的矿料作为主要混合剂(高温熔入材料),这样才容易将色彩釉在高温下熔化,附着在瓷胎上和釉面上。而且铅又是一个容易控制、容易与其他矿物色釉料结合的矿物料,所以聪明的古人都愿意采用,但因铅对人体有毒性,所以在现代已经不采用或已经不作为食品器皿,虽然铅是在釉下,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当今人们还是多采用骨质瓷(骨粉代替高岭土制作的瓷器),也是防止中毒的原因。

image.png

 47b3420989127282434c864b297023a.jpg

古瓷中由于釉中含铅,所以在古瓷的表面釉料中,有时出现像鲍鱼壳一样辉度紫光,俗称蛤蜊光,特别是深绿色中,常常有一种很像生长在水中贝壳内的紫红、紫蓝色光,这种光被称为“蛤蜊光”,也称为鲍鱼壳光。古人的比喻十分准确,蛤蜊光也是一种“晕色”反应,也叫“色晕”“晕釉”“釉晕”现象,多数是釉料含铅造成的。这与窑汗有根本不同,窑汗因烧制偏温造成。

为什么老的瓷器会产生这种紫色光?这是因为釉料中的铅在光照和空气中氧化造成的,而铅本身是最活跃最易氧化的物质之一,在瓷器的表面氧化后出现的现象就是这种光,而这种光又可反射到其他色釉及白色透明釉上,这就是古瓷蛤蜊光鉴定的方法。当然,除绿釉外其他釉也多以加铅作为熔剂,这就更增加了蛤蜊光的鉴别方法。如白釉,地色白的地方有时也出现蛤蜊光,那是色釉在透明釉的折射产生的,也是胎或者透明釉接触了铅造成的,特别是铜绿釉更容易出现蛤蜊光,这是铜与铅都易氧化造成的,但有时是青花料产生的青色,不应看作是蛤蜊光。

在现代作伪中常常是采用多加铅的做法造假制假,多加铅后瓷器会出现更重的蛤蜊光。在实践中就要辨认出假的蛤蜊光现象,仿制品有以下几点特征:

1.纹饰与真品不相对应。

2.胎土与真品不相对应。

3.白地釉洁白有且有非常明显的“浮光”。

4.“蛤蜊光”有不规则的层层浑晕的紫红蓝混色的圈,像水洇在纸上一样,也可称作“铅晕”  或称“水渍晕色”“色晕”“釉晕”等,实际就是描述一种釉面的晕迹。这种  “洇晕”常常是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重叠),伪品因时间短,没有多年氧化、老化的小坑点,老化程度都不够,或没有。这是区分真伪品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于古代的釉料稀释及配比常用铅,而铅又是可出现“洇色”,这种现象要细看,常练,眼力提升后会达到上手就发现的程度。加铅造成的蛤蜊光比真的老化显得更明显、更突出。古时铅叫做“铅白”,霁蓝、洒蓝、红釉、绿釉、黑釉(即乌金釉)的瓷器含铅或加铅所以才常有晕色,如果用现代化学釉料是很少有“晕色”的“铅晕”现象的。这是鉴别彩瓷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分析是鉴定古彩瓷的根本方法。

铅是制瓷添加剂,要学鉴瓷先认铅。

色釉当中多用铅,有铅才有色釉观。

时间一长铅氧化,蛤蜊光出多因铅。

 新瓷铅多也出晕,没有坑点假晕铅。

 蛤蜊光出铜和铅,科技认料不一般。

 知瓷要知一二三,四五六七学识宽。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