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温度控制是烧色釉最有效的手段<王国丙老师专栏>

新闻资讯2022/08/11

温度控制是烧色釉最有效的手段

 

在彩瓷的烧制过程中,对窑的温度控制、给氧量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制料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色度也随之改变,可烧制出绿色、青色、蓝色,这些颜色又可通过还原温度用的给氧、降温速度的控制等,得到其不同的色彩,如紫色、红色、黑蓝色等。又如铁料,氧化火焰可呈现黄色,利用控制还原温度可烧成青色。

铁的烧制温度比铜好控制,较容易烧出应有的红颜色,但要烧出较为鲜明的颜色却极为困难,因此古时最初多用铁作为呈色色料,用铜就比较难以控制,如郎窑红很难烧,就是用铜料烧的,古有“要想穷,郎窑红”之说。

钴料,古时钴料着色剂用量与其他料相比时剂量极少,但呈色鲜明,主要是烧制青花色、蓝色。在元代烧制出釉下蓝色为青花瓷。

以上几种料是古瓷中的主要呈色剂的一部分,在清代以前由于工艺和刚刚创烧,所以没有太多的彩色瓷。到清康熙时才逐步烧成蛇皮绿、鳝鱼黄、吉翠色、蕉黄、蕉绿、豇豆红、洒蓝、天青釉,也仿制了古代柴窑色、青色,绿中还有瓜皮绿、洒蓝加绘等。如果把这些釉色鉴定为康熙以前的,那就是鉴定错误,因为康熙前没有这些釉色,因此色釉的发展时间和发展过程始终是鉴定古瓷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可不学习。(因为人类发展有工程科学也有人文的社会科学,我们可以有理有据的按照瓷器的创烧年代、烧成的完美程度、发展的过程进度进行对比,色釉瓷的断代也是人文历史认识论的方法应用。)

雍正时年希尧管窑务,精选料奉造制品精雅琢器(立件)多卵色,圆器描有暗花,纹饰显技艺玲珑精巧。特别是发明胭脂红色(又名粉红色),显艳丽、富贵、典雅大气。

乾隆时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御窑厂,推陈出新,仿造各省有名的古瓷及名窑及官窑,几乎仿制了各个古代著名窑口的瓷器,堪与古窑相媲美。康熙年间江西郎廷极仿制水平非常高,大量仿制宋代名瓷,而且多有创新,其制品很多被陈设在官中。因此在清代也有争先恐后地仿制宋代名窑瓷的风气,同时也涌现出来象郎廷极、臧应选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督陶官及窑口,这部分产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不应定为假的,这是陶瓷发展史的产物,应当收藏,也应当保护。鉴定中要给这数瓷器一个说法,古代高仿也是很有价值的。在洋彩色瓷流入后,又造洋彩瓷并加以中国化,使中西结合产品成为一个品牌。

乾隆后的西洋画及描金也多了起来,显富丽堂皇。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使瓷器出现同一类产品但质量标准不同的现象。在光旭末年,为瓷业振兴,在几个省投入资金,分别投入到江西景德镇、福建瓷业、厦门口岸、湖南醴陵窑、四川的泸州,并兴建瓷业工厂,改良瓷业,开创了制瓷业的新局面。

在改良瓷业公司方面,也带领和推动了对海外技术的学习。如珐琅彩的出现是在元代铜胎珐琅的基础上,将其绘画最早是明代晚期用在了瓷胎上,到清代康熙时期,珐琅彩才开始批量生产的,雍正时达到鼎盛,进口过外国的矿物,1819年后国外又用了化学法做釉,后又传到中国。在这时候已经用砷、硼,包括玻璃在内的透明釉都又一次出现并加入了西洋色调。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描金技术也渐渐地改用化学方法。这时广彩也逐渐兴起,(原料的增加使得按温度多次入炉的次数减少,工艺层序减少成品率提高)彩色料的出现过程。

海外技术的引进是鉴定工作都必须了解的内容,一个技术在历史上的创立和消亡,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化学料的应用开始与发展过程,用料存在着历史上的间断与兴起;画法的改变及温度是控制色釉的手段,也是技术的关键,与鉴定有很大关系,必须要掌握。

彩瓷的烧制常按矿料烧制温度按先后依次烧制,如青花五彩,要先烧出1200摄氏度的青花,再烧五彩。青花粉彩也是要先烧青花后烧粉彩。斗彩是先烧青花,后烧应填的彩色釉。

彩釉瓷器花色多,先后烧色按次多。

矿料不同熔不同,鉴定利用料熔说。

 

 f27b7b470517670361f26584e4b8e7e.jpg


列表 > 相关推荐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

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国家文物局组织2023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