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十种矿物质在瓷器中的发色作用<王国丙老师专栏>

新闻资讯2022/07/20

 十种矿物质在瓷器中的发色作用

 

古陶瓷是用原生矿中的矿物呈色料通过高温给氧进行发色的。在同一矿物质在不同的给氧、升降温的工作制度中,会出现不同的发色效果,也可做到发出不同的颜色。这里举出不同矿物质的发色情况,有利于我们在鉴定中的应用,如矿物和窑口、矿物和应用时代、某个色的创烧时间等,都是鉴定中最要害的问题。矿物料中铅最活跃,与其他矿料有亲合力,可与其它料融在一起。在瓷器史上,中国人最早把铅作为色度和熔融的调解剂,这是世界史上的重大发明。化学元素表中虽然没有中国人的发现,但中国人对许多化学元素的应用时间最早。矿物质在不罩釉时发一种色,罩釉后发色是会有一些变化的,发色与釉料浓浊、透明度也有关系。

1.铁

铁在坯胎内外都会氧化,在受高温后还原(降温),就呈现黄、赤、褐、黑等色。在用铝加入勾兑溶化时成为鲜黄色;用硼酸就成为黄色(这在康熙、雍正后才加入纯硼类化学物质);在碱性釉时,烧成青绿色,如龙泉釉色是碱性釉,这些釉色的改变与加入铁及其他不同性质的釉料,都有很大关系。如果将铁再加入其他矿物质,则会出现很多色。铁的氧化是活跃的,瓷器底上出现红斑、红褐点都是含铁造成的。铁的氧化气氛在匣钵内产生后环绕在匣钵中,当还原(降温)后就回落附着在露胎的底部,形成露胎的底部或足部的火石红。在开片瓷器的金线及褐色线部分、釉下的褐红色点状物的出现,褐色泡的出现,都是胎中含铁造成的,而不是古代传说中的釉中含玛瑙造成的。清代以前在制瓷中使用的胎土及化妆土中都含有微量铁,因此避免不了胎内有褐色点及褐色泡在釉下的泛出,古时称是玛瑙釉造成的,其实红褐色的玛瑙经高温后已没有色了,认为有红褐色的泡就是玛瑙造成的说法是不对的。对有些现象的解释还存在错误的观点,我们要纠正,这也会成为今后鉴定中的一个基础性的准则。在现代及清后期多数瓷器中不见褐色泡点,而见到的是不规则的白色点,这是因为在淘洗胎土时将铁物质滤掉后,气体冲出后显现的是胎白色的点,在现代制瓷中常用滚筒式电磁将铁及铁磁性物质吸得干干净净,因此褐色的点状泡(所谓豆油色泡)也就没有了。在鉴定中应把物质成分理论、氧化铁理论加以应用。当然,在古代也有因含铁少或淘洗干净而不存在褐色泡的,但清代晚期以前的瓷器多数存有铁成的褐色泡,胎底的红斑也是如此。通过含铁对开片、泡色、胎底、釉色等进行分析是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特别对黑色釉、绿色釉、蓝色釉的瓷器应用起来十分奏效。

铁烧褐色红绿蓝,看料多少温控颜。

茶叶沫色含有铁,铁配他料多色颜。

 image.png

2.铜

铜在氧化高温时可挥发(如釉里红瓷的红色的飞红就是挥发),也可吸入胎内,如凝聚斑,因此烧制瓷器时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铜在瓷器呈色中应用得早,量也多。在元代、明代、清代早期,都有釉里红色不均、发灰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时没有测温的温度计,更没有热电偶控制,一旦温度高,铜挥发掉,就白费了,但是当温度太低时又烧不成,特别是釉因涂抹与重复笔路产生的铜料厚薄不均,这时在瓷器的釉里红部位出现有飞红线或断线,厚的部分出现深绿色苔点绿斑,这种绿斑常常是因铜或者钴料含铁产生开裂的小斑痕。如果有浅淡的绿斑点而且比较多时可定为是仿制的斑点,系伪品。

铜料在黑色氧化铜与碱釉勾兑时可出现蓝绿色,在瓷器中常称为“孔雀绿”“孔雀蓝”(这要依据偏绿还是偏蓝而定)。在铅釉中多呈现深绿色,当高温还原(高温后快速降温时)呈现出红紫色,也可出现橙色和褐色,这都与温度控制有关。红紫色及其他各色是在清代中后期才能控制,如利用吹釉技术烧成豇豆红,这也是时代工艺的特殊性和必然性。在鉴别铜釉色的均匀性、稳定性、创烧的色彩上是一个重要的时代鉴别依据。

铜烧各红和绿容,铜料多少火头灵。

 image.png

3.铬

氧化铬在碱性釉中的含量多时,温度对其影响不太大,无论是高温氧化还是还原温中,其呈现的颜色都是青绿色,在用量少时,用氧化火焰则呈现出黄绿色,当铬与锡共存时,呈现桃红色及紫色,这与烧窑时的升温程度有关。在古代,铬及铁、铜常常因与其他矿物伴生在一起,提纯度又不够而造成烧制呈色不稳定,有时也会巧合的出现均匀的好色,但多数是在色中有轻微不均的现象,这是铬与铁、铜烧成的绿色的区别。在清代中晚期,用铬烧制瓷器的水平有所提高。

铬料桃红和青绿,配料可得多经绿。

4. 钴矿料

胎上涂氧化钴主要是产生蓝色,作为青花瓷或宝石蓝(宝石蓝是满色的单色釉瓷),这里指的不是纯钴,而是含微量钴的矿料。如果在不罩釉的瓷胎上高温烧成时呈黑色,罩上釉后烧成的釉下青花瓷,术语称“青色”“青花色”,釉料中单独加入氧化钴时则呈现青色。混兑或者含有铝时产生色度变化,则出现美丽的藏青色,但是钴料是与其他矿伴生的,所以成分中常常带有其他矿料,因此常因钴料产地伴生着其他矿料,所产生的蓝色程度不同。有的蓝中泛紫,有的泛青灰,有的泛色显宁静、显幽蓝,有的因含其他矿物在古代难以除净,在瓷器上出现晕散、流淌、漫延,所以就产生了因料质量不同,青花呈色不同的现象,这恰恰成了鉴定青花瓷的一个时代依据,青花的色度鉴定已成为今天人们进行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钴在瓷器绘画工艺上有着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古瓷研究的一个有争论又有许多未知的课题。在钴料中加入其他矿物也可出现一些新色,如铜加入后出现紫色、青色钴料含铁呈浓艳的蓝色、含锰青蓝色泛红等。

钴料烧青最有名,青色多种料温成。

满青称为祭蓝型,吹青洒蓝更有情。

5.锰

氧化锰混兑入铁后呈暗褐色,加入釉料后呈微紫色,锰多时呈紫色。作为配色,锰矿料在彩色瓷中应用比较多,在大多数青花料矿内常含有微量的铁或锰类。

含锰的浙料青花泛紫红色,并且因锰的比重大,呈现出蚯蚓走泥纹式的斑痕。

锰烧褐色很纯均,烧成紫色更艳新。

image.png 

6.镍

氧化镍是一种不安定的比较活跃的物质。所以在烧制的处理中常因釉料不同造成黄绿色或斑绿色,有时绿色中含有斑点,有时有晕色的感觉。氧化镍与铁勾兑时呈有光泽的褐色。氧化镍也是制作黑色乌金釉的原料。在古代应用的是某矿某地的料,在现代可以有目的提纯后进行严格的量化的勾兑,因此古今是有不同的。古时的晕色是鉴定今古的重要特征。在有的古瓷中常见的乌金釉黑中有光泽,但又有像擦不干净的一片一片的部位,这是古瓷晕色的现象,是鉴定古今、断其应用年代的矿料依据之一。

镍烧黄绿及斑绿,要烧褐色更有利。

配合他料亮又黑,乌金釉亮显珍意。

7.铀

氧化铀在氧化火焰中呈黄色,这里指的是含微量铀的矿料。纯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制造原子弹的必要原料,在还原火焰中呈绿色或黑色,但几乎不用。

铀呈黄色很少用,火焰呈绿和黑釉。

8.钛

钛在胎体上发黑或深绿色,在釉中含微量时则只发黄色。对钛的应用在古代较少,但多数应用在官窑瓷上。用的也不是纯钛,而是含钛矿料。

钛烧黑色在清晚,黑色黑亮贵金显。

也烧绿色为深绿,呈色均匀料鱼展

 9.锑

氧化锑往往不能单独反应出色,但与铅结合后呈黄色,常做不透明色料。当与氧化铁勾兑后,则成为美丽的黄色色料。因呈色比较稳定而匀,锑常作为珐琅彩和雍正时期的粉彩黄色色料,颜色匀而艳丽。雍正时开始应用,当时多为进口料。

锑烧黄色纯又正,配铁更显美雅静。

粉色用锑更色好,珐琅色彩常应用。

10.金

多用纯金矿料。金常作为黄色低温描金,也用作粉红色的粉彩、珐琅彩,特别是用作珐琅彩的引首和句尾的款字上,单色釉多用于胭脂红色。在清早期也用铁配制过一种类似金色的釉,叫“金酱釉”,在1840年前,也有用化学法仿制成金色的,如雍正时常用明代创烧的一种金黄色的釉,很像金色的金酱釉,其实根本上没有金,是用其他矿做的,不细看很像金。1840年后传入到中国的化学方法勾兑出如镀金的色釉,与古金釉不同,与明代创烧的金酱釉也不同。古代金色釉多以金粉及镪水混合后烧制成,并烧高级的胭脂红色,其表面多有一层涂刷痕迹,放大镜下有颗粒状物。但近代、现代用化学方法时,釉面显平整,像电镀之黄色,但没有颗粒及刷迹。这也是鉴别描金瓷器年代的一个方法。

用金色如金,镪水混合金。刷金涂金色,描金要纯金。

真品胭色红,透艳才真金,化学金瓷亮,平整无真金。

似如电镀色,金要查真金。

 

注:以上十种矿物质、不是现代化学原素表上所指的精纯原素,而是古代在天然矿物中简单提取的、而且是按照制瓷的指标选取的。有些矿料提的差别很大,有些是从拌生矿中得到的,所以也有两者合一的可能。古代窑工就在这有差别的变化中选择矿料、用配比和温度控制烧成了百花万色的古器釉色,中国人巧用矿料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鉴别中要以矿料、加铅、温度上区别。


列表 > 相关推荐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

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国家文物局组织2023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