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彩色釉用料及五彩粉彩的制作

新闻资讯2022/06/24

彩色釉用料及五彩粉彩的制作


摘自:科学解析古瓷鉴定(口诀)

 

烧制瓷器中五彩和粉彩都不是一次入窑烧成,而是经过多次焙烧才能完成。所谓烧制温度的高低也是相对而言,但是肯定是先烧最高温度,再一次次渐烧到最低烧制温度的色。如果先烧低温釉再烧高温釉,那就会将低温釉全部熔化掉。这样保证先烧成的色不褪色、不流淌、不挥发,所以一件彩色瓷器的烧成是经过多次入窑又出窑的。如带有青花色的瓷器要先将青花烧成,再烧其他色,形成釉下青花、釉上五彩或釉上粉彩。

 

在烧制中,不同的矿料产生不同的色,一种矿料在不同福温度中产生不同颜色,加入量的多少也会从根本上改变色彩。如在矿料中加入釉料钻料时是蓝色,入约入透明釉料时会在高温下挥发(俗称飞红、飞青、飞色),所以我们常在的实践处用到无釉处青花显黑灰色,在高温的作用下不罩透明釉时就成为黑色,在罩釉少或烧制温度低时青料发黑灰,透明釉厚时色浓艳呈靛蓝(“苏料”)这些都是鉴定中的常识。如见到明代早期的青花瓷时,人们首先的印象是明代洪武瓷,因为明代早期洪武瓷大多数青料显灰青,这确实是明洪武时期烧制不严格造成的,常常将透明釉罩得薄或烧制温度不够、用料准与不准也成为鉴定中的有效证据。

 

另外在矿料中伴生矿料也含有其他不同的微量矿料,因此会有不同的色度效果,在矿料中掺入和接触任何一种其他矿料,都会改变所用色料的色度,以致从根本改变颜色。如微量铁可烧成绿色,多一些可烧成酱色,用不同的温度又可控制烧成黑色、铁红等,如果将其加入钴矿料可呈现蓝色、紫色。又如,“苏料”含铁量高呈色为藏青色,浙料含锰呈色泛紫红,这都是伴生矿产生的效果。在烧制中的控制温度十分重要,加入其他釉料及其他矿料后又出现新的烧制温度,新的给氧量,新的工作程序及烧制制度、料的成分分析是从原材料学及高温物理产生的色变认识鉴定瓷器的科学方法之一。

 

由于色料发色的好坏与烧制、配料和窑工技能密切相关,一个好的窑工是不可多得的。在古代常常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承顺序。没有实践不行,没有师徒手把手地认真地传帮带也不行,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控制窑温及给氧量是十分困难的事,没有多年的磨练是不行的。

在古代,一般的眼学和实践中侧窑内部温度是先做一个与要烧制相同的瓷片,与瓷件同窑进行烧制,这个瓷片俗称“瓷照”。在烧的过程中可在需要时取出看一下,这样一次次就掌握住了升降温度的技巧,时间长了,当用眼力观察烧制时,就都掌握了,再了解到了用柴量、用什么柴后,就可以不用或少用瓷照来判断了。如:古代以松木柴为主来烧制,当松木95%以上时烧得好,低于80%时烧制得就差一些。但培养出这样的窑工是少的,也是不容易的,这样的窑工常常给重要的技术活干。在官窑及御窑厂这类窑工要多一些。这些窑工在烧窑时一般是认真的,不敢懈怠工作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提升为炉窑长类的窑官,使得自己和家眷能得到生活上的补给。

在烧制中有官窑也有民窑。官窑应用好的料土、矿料,由督陶官(宫中派来的官)管理。而民窑相对要用好料就要难一些,特别是进口料就更难。当官窑发现在民密有好的窑工时,会将其征派到官窑。所以官窑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而民窑是任其自然发展。但是民窑由于能够在不违反官家的要求时,自然地发挥创作。

所以有些创新的产品是先出现在民窑,后来由官窑的窑工精做,或将有创作能力的民窑窑工直接调入官窑。这样一个技术人才源源不断的产业就得到了壮大提高,使得制瓷业一步步向前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大国。

明清时期,制瓷业不断发展,不断改进,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也大量地出口外销,深受海外人士的喜欢。有些国家专门派人来蔡工、订制,进行国际贸易;有些产品成为一些国家的皇官贡品、珍品;有些国家在皇宫里建立了中国的瓷官、瓷馆。因此,彩瓷量大,生产时间长久。鉴定工作者面临的是一个跨几个朝代上千年的产品,定出年代比较难,因此要提高技能,不断实践,认真细心。了解彩瓷的生产是必须的,可以通过了解生产工艺,提高鉴定工作的技能,因此,了解瓷的加工工艺,是鉴定工作的必修课。

 image.png

四、五彩的认知与鉴定

五彩主要是几种单色料,没有统一地在彩面加罩一层透明剂料,俗称“釉上彩”,也称“硬彩”,是用熔剂和稀释剂混合调剂后进行直接烧制在釉层上。

古代基本上以红热眼观察温度为基准(一种用肉眼观察高温下的红色方法)。稍高一点的红热往往是在7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左右(在冶炼金属中称之为铁金属的金相结构产生变化温度),因为这样的温度下当时的釉料已经能够熔化,也完全可以使釉料与胎面结合。这种彩色釉面附着在透明釉面上,也深深地渗透到透明釉内部,这种釉在碰击后易脱落,特别是有些色釉可能会连根脱落,即彩色与透明底釉一起脱落,甚至露胎,这是五彩中釉上彩的特点。五彩釉的无光釉面多,这是因为在色料中没有添加透明釉料。在明代早中期,由于矿料和烧制水平问题还是易掉脱釉,这也为鉴定给出了依据。在后来也出现过粉彩、五彩,但肯定是清代的。如果是五彩釉面有光泽时,即使是明代款识,也是清代的,因为明代在彩色釉料制作中没有达到混入高水平透明釉料的能力,这是科技发展的历史给瓷器留下的印记,是科学鉴定的依据。如果能够在呈色的釉料中加一层砷和高档透明釉时,那就是珐琅彩。这两种料是区别珐琅彩的重要依据。

 

可是当时五彩中的硼和硅酸盐类物质在技术上达不到要求,所以加得很少,透明度也不好。五彩出现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也是一个青花料不断更替、不断研制开发的阶段,所以可利用五彩瓷上出现的青花断代。这是利用青花材料、烧制工艺技术断代,用材料科学断代,如回青的时代为明嘉靖后,平等青多为明成化,浙料在明正德多见,但嘉靖万历也有,等等。

五彩中的釉也有不同,绿色也不同。如明嘉靖绿有泛黄感觉,明万历泛绿而釉亮。明万历红釉不是鸡血红,明成化为鸡血红但无光。如此种种都要认真分析,结合胎、型等条件去判断。三彩、红绿彩、素三彩等都属五彩之列,对五彩瓷中的评定有规定,只要有红色就不可称为素彩。

五彩时代也是胎、型发展时代,所以要看底,要看釉光,要看型,要看纹饰。如明正德釉泛绿,明成化白或白泛有微青,明万历泛青。明正德大器笨重,接痕明显,明成化精巧,加工细腻,胎是早期滑,后期润度高。在明代也有青花五彩或五彩青花,这种瓷要先烧高温的青花瓷,后烧五彩,这是古代烧制瓷器中的色料熔融温度的技术标准,是一个必须的程序。青花为釉下,彩色为釉上,这也是鉴定的证据与基理要求。

五彩称为低温釉,温度高过粉彩釉。

单色拼合一画面,没有深浅五色露。

单色不显立体感,明代五彩有成就。

五彩也称釉上彩,三彩素彩墨彩釉。

五彩又称古彩瓷,古朴釉硬收藏秀。

image.png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