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钴料锻烧后曲线应用数字法则与鉴定

新闻资讯2022/03/11

    钴料锻烧后曲线应用数字法则与鉴定

 

古代瓷器中蓝色的青花瓷在古代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青花料的淘洗发展也有很长的历史过程,由粗到精经历了千年的历史,这千年的淘洗中有着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都表现在瓷器上。所以,对青花料的认真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鉴定的理论研究。对钴料煅烧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古代瓷器中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对鉴定古青花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的钴料煅烧描述及钴料应用的历史曲线,是对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多因素相互作用效果的对比曲线。

钴料矿原料的煅烧焙烧:图1罐内焙烧,图2扣瓦焙烧,3堆烧。

青花料的煅烧、焙烧会使青料的淘洗去杂更加容易,而青花料的去杂与烧成的瓷器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明代万历年间是最初有煅烧去杂做法的时期,到明代崇祯年间,在官窑就大规模地使用煅烧进行除杂,包括民窑也有应用。到了清代,对青料进行煅烧已成为普遍的方法,甚至是规定。这是因为煅烧后去杂质的青花料可以达到细腻、不晕、不散、可细画、色泽稳定的效果,又可以将不同的青花料勾兑后使用,呈现不同的青色。在康熙晚期,窑工们就掌握了用不同的青料,勾兑出多色青料、甚至勾兑出与“苏料”相同的色料,而且基本上不晕不散、没有铁班,所以有“康熙青花出五色”的说法。现代作伪者用勾兑料中用多蘸料的办法仿出晕散,假冒“苏料”青花瓷,但是很不自然,可以看出来。

康熙后,勾兑色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种瓷上青花的绘画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瓷器上的绘画也有很多创举。瓷器上不断地出现山水画、人物画,山村、人物等画面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这时也有仿清代“四王”的绘画和其他名人名画出现在瓷器上,这种瓷器因是古瓷,又是名人制作,仿名人诗画,所以价格飞涨,使人们的欣赏和收藏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后期又出现了青花绘画与釉里红配合、与单色釉配合等。虽然这样两种料的配合使用早就出现了,但是清代以后的最好,这要归功于青料的煅烧技术及合理勾兑的成功。

由于煅烧料的出现,勾兑料要在青花瓷用料上应用,所以料色也有发展。我们细心寻找并进行分类,发现青花料色度有二十多种。康熙后,在利用色度上也有不同,如开片哥釉青花瓷多用翠色的珠明料煅烧绘制,盘口棒槌瓶多用浙料绘制等,这种区别可作为鉴定的依据。

康熙青花瓷器在绘制方面利用了透视学,远山近水,天空圆月,近处的山村、树木花草绘制得非常好,有立体感,甚至还有名人的书法,细致程度都很好,所以有“康熙青花分五彩”的说法,后又有“分九彩”之说。这是蘸料多少、画法轻重出的效果。水墨山水画用不同色度的蓝在瓷器绘成,这也是煅烧料的功劳,使瓷器走向世界、人石人爱,为世界了解中国瓷器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区分煅烧料与未煅烧料,区分是用什么地方产的钴料煅烧料等,对瓷器鉴定很有必要,因为料的煅烧是有时代性的,勾兑料也是有历史上的色度变化的,因此,青花料的鉴别不了解材料成分不行,不知青花料的发展过程也不行。对含有青花料的任何瓷器的鉴定,都须对青花料进行识别,也需要对清花发展史有了解。所以我们将青花特征作了几条曲线,得出结果如下:

1.钴料淘洗越细,其效果越好。

2.年代越久,其效果越差(一种料出现的开始效果差)。

3.年代越久,钴料淘洗也差。

4.年代越久,钴料波动也大。

5.效果好时,效果指标曲线波动小(一种料出现的中间期效果好)。

6.在煅烧料出现后效果指标峰值上扬,上扬时曲线也波动,但很快又趋于平稳,在小的范围内波动。

7.任何一种料在应用早期时曲线指标效果波动大,出现曲线的偶然区也是必然的,如“苏料”、煅烧料等。

8.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煅烧料从明崇祯时期产生后有些波动,但到清康熙后,曲线逐步走向正常和平稳,并且这条效果指标线一直在高峰值运行。

9.“苏料”初期,淘洗差(元早期),瑕疵曲线在高位置上下跳动运行,淘洗料在一般淘洗区内,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指标效果曲线却在低位运行,也可以说明任何一种青花料应用初期,其效果都差,淘洗差、瑕疵多,好与差的曲线波动肯定是大幅度出现。

10.元、明两朝在应用“苏料”阶段效果指标曲线进入到较好的时期时,有晕散,但平稳,可是到明中晚期时(正德后)已经没有“苏料”了。

11.曲线反映了历史上元、明、清三朝在瓷器制造工业中对钴料的应用效果及用料效果的规律。

12.曲线的交叉线区在明后期,说明煅烧起了作用,如果没有利用煅烧料技术,用任何钴料的瑕疵线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上扬。以上说明了技术成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出现时,肯定会出现一个差、中好的初始进程,这时产品质量出现必然的上下波动,到中、后期不但效果好,指标效果在曲线上也显得是平稳向前的,而瑕疵在低位运行。如“苏料”、煅烧料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也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青花料的状态痕迹如下:

凝聚斑痕大、流淌、流散、晕散严重的是元早期。

透明釉不均、有薄有厚的是元早期。

元末明初的斑变小,流淌、流散、晕散变轻。

到明代早期,上述情况有所改变。

明代正统以后到正德时是“苏料”使用的后期和勾兑料时期,但这时元代存在

的斑痕、流淌、流散、晕散现象更轻了。其中,流淌几乎不见了,勾兑料也更加盛

行,大斑痕也变成了小坑点痕迹,明显的晕散走向小晕散,但是只要有“苏料”就

存在晕散、坑点,这只是轻重、大小问题,决不会没有,没有就不是“苏料”,这

是鉴别“苏料”的关键。这种现象是“苏料”中含铁多造成的先天矿物质的结果,

当时在制瓷中又没有办法将其中所含的铁全部去除,这是历史在古青花料上的痕

迹,也是我们鉴定中的依据,青花料的凝固态给了我们鉴定标准和参考资料,我们

可以为青花瓷的数字化鉴定做一些初级工作。

 

古代瓷器应用钴料数字解析

用数字化、公式化对待“苏料”青花瓷时,可以这样进行对青花料的公式化鉴定,如:设青花状态如下:

明显特征

轻度特征

流淌为A

轻流淌为A1、不存在任何流淌为X

斑痕为B

轻斑痕(坑点)B1

晕散为C

轻晕散C1

靛蓝色为D

轻靛蓝色D1

得出结论:

1.A+B+C+D=典型“苏料”特征都存在的“苏料”产品(多数属元青花瓷)。

2.A1+B1+C1+D1=虽然较轻,但各种特征都存在,所以仍是“苏料”产品(多属明青花瓷)也存在含“苏料”勾兑的可能。

绘画效果图 微信图片_20220310160611.jpg


煅烧 微信图片_20220310160644.jpg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