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青花瓷用钴料的鉴定原理与釉面的反应解析

新闻资讯2022/02/23

     青花瓷用钴料的鉴定原理与釉面的反应解析

 

摘自王国丙老师专著《古陶瓷鉴定(口诀)科学解析》

 

 

1.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钴原子序号为27,原子量为58.9332。

瓷器用钴料矿的原矿石,不是元素意义上的纯钴。纯钴属于元素表中的第四周期第八族元素,属于过渡金属,属蓝色灰色金属。

纯钴的化学价为+2、+3、+4价,属于不稳定的元素,成分性质比铁稳定,比铜活泼,容易加入到其他金属中,表面硬度高,有光泽,到92℃就能达到很硬的程度,是一种耐温高、硬度高,易加入到其他金属中,呈灰蓝色,可随湿度变化的半金属,因而常被称为“妖石”,也常被用作掺合料,在工业、国防、医药等方面加以利用。

2.由于钴矿石带有成为色相三元色红、黄、蓝中的蓝色,所以常被人们用作为着色剂,如玻璃、瓷器、颜料等。

因为钴是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多为伴生矿,如铁矿、锰矿、钴矿、煤矿、砷矿、硫矿等),所以钴料矿的内部成分比较复杂,矿与矿的成分不同,成分的不同导致产生的色素也有不同,在主调为蓝色的基础上有变化。钴料矿产生在铁、锰、铅、银、铜、铝等的伴生矿中,因此它也有多种成分。在瓷器或其他工业中,只要用得是矿石,就应该不是纯钴,也就是说,青花瓷所用的钴是钴矿石,是钴的化合物,而不是纯钴。在瓷器上用的蓝色就是用钴化合物烧成的蓝色。瓷用钴,也称“钴蓝”,内部常含有其他有色金属矿料,如铜、铝、锰、锌、铁等。瓷器上的蓝色与钴矿的生产地有关,蓝的色度会因矿料不同发生变化,当然,也与矿的成分、涂抹的厚度、烧制温度等有关。

3.钴料在涂抹在瓷胎上时为灰蓝色,烧成后成为蓝色。在烧制过程中,它在高温下熔融后,又在降温时凝固,因此钴料绘画在瓷器上的蓝色是在高温物理作用下产生的状态,不同的涂抹厚度、不同的烧制温度、不同的升温降温方式、不同的钻料矿石、不同的钴料(淘洗)加工精度,都会使青花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种效果就是流变学中的流变后果痕迹,或称“流变效应”。从选矿料开始,经过淘洗、绘制、烧制成功的过程,都会体现在色度效果上,最后的结果就是钴料在高温条件下化学反应形成的状态。但是就某一种矿料来说,是有它的本色的,这也是鉴定中要求认色的原因。

既然是这样,青花在瓷胎上的熔融状态、凝聚斑痕、晕散、色度,就应该与料、烧制中的工作制度等有关,在青花瓷的鉴赏中,我们常称为“发色”、“呈色”、“斑迹”等,这些都是钴料在高温下的熔融状态和呈色效果。因此,通过钴料及其他证明点也可分析出烧制年代和窑口。

4.钴料在瓷器上的熔融状态与呈色效果,是高温下钴料在自然的流变状态的凝固,是钴在高温下由固体到熔融状态的反应,这就是钴料在高温下先软化,又变成液态,再凝固过程的反应。简单地说,是由流变到凝固(升温到降温)的反应。

注:流变学是研究流动体在不同位置、不同温度下流变状态的一门科学。

 

我们通过钴料的走向,根据选矿、淘洗、精化、烧成的过程来看其效果,使鉴定工作从表面走向本质化、原理化、科学化,这样更准确、更科学地鉴定古瓷器是鉴定技术中必要的工作。人们在陶瓷生产中利用了钴矿石的携带色做出了蓝色的瓷器,不但有青花瓷,还有藏蓝、祭蓝、宝石蓝、粉青(浅蓝)、天蓝、洒蓝等,还用蓝色(古代称青色)勾兑出多种青色及紫色。要弄清这些由钴引起的蓝色,就存在着对原料钴料的鉴别,因此对钴料的鉴别是鉴定古瓷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建立健全古瓷器鉴定标准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样做也可以为今后创造出测试仪器提供基础理论方向。

 

青衣钴料有成因,伴生矿料是原因。

铁锰锌铜铬铝锡,矿料成分杂不均。

成分影响发色度,流散斑痕泛色晕。

青花细看泛出色,色出成分是基因。

 ddaf94ea3a188f64c97f44f6240ff87.jpg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