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_2
CN EN

青料断代口诀、青花瓷色度状态分析基理<王国丙老师专栏>

新闻资讯2022/02/18

四、青料断代口诀

 

摘自王国丙老师专著《古陶瓷鉴定(口诀)科学解析》

 

 

青料断代

青花用料时代早,用青断代真圣巧。

各朝各代青不同,因此用青可比较。

如果不是青花瓷,五彩粉彩青知晓。

找到青花可断代,上下纹饰款料考。

落地青花出明前,釉上青花清代表。

珐琅查款斗彩青,不是瓷圣也成巧。

对钴料青花的学习十分重要。在古瓷鉴赏中,能够了解青花的应用年代及特征,有相当于知道古瓷“半边天”的说法。因为青花的种类多,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的应用都有独特的代表性,就是其他色彩的瓷器,也是常常用青花点缀,如花卉的叶子,斗彩图案的边沿,琢器中的上下蕉叶、莲叶、口沿、底足、圈线、落款、题诗等,常常都是用青花料。而每个朝代都有自己青花用料和用法特征,这就为鉴定分代创造了条件。所以有古瓷青花料的瓷器很容易鉴定瓷器制作的准确朝代,巧用青花色料断代是一个技巧,也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历史的态度。

 

五、青花瓷色度状态分析基理

苏料内含铁,所以在苏料青花瓷器上会出现凝聚斑(也称铁斑,有吃胎钻胎痕迹)。苏料在元末和明早期就出现了苏料和国产料勾兑的绘画方法。主要表现在明正统以后,但是到明正德以后就没有苏料了。这一历史情况有利于苏料的青花断代。

在烧制古青花瓷中还有一种含铁物质的钴料,那就是浙料。因浙料如同苏料含铁一样,所含的金属锰化合物成分的铁比重更大,不易溶化,所以在用浙料时会出现青花泛紫,有蚯蚓走泥纹式的斑迹,呈现在涂绘画面上,这种斑迹像无规律的小小的蚯蚓走过的泥纹路。这种浙料产生的现象叫蚯蚓走泥纹。是因为浙料中含锰价铁产生的效果。这种斑迹与含铁的苏料有决然的不同,因锰铁比铁更重,而且熔化温度高于铁,所以在古代淘洗后的含锰元素微颗粒更不易熔化,而且比重比铁大,这些颗粒也产生沉胎吃胎钻胎现象。当窑炉降温时这种微颗粒会在特定的温度钴料釉胶状体态中产生重力流跑和游走,这些微颗粒遇到稠度高时,也会横向走、弯曲走。当窑炉降温还原时达到凝固态时,这种颗粒游走的流纹被固定在釉层中,这种现象叫做流变痕迹学现象,是历史鉴定的科学依据。浙料的含铁走泥纹现象可用在古瓷鉴定中,依据游走流纹程度和色泽可将这种现象用在浙料勾兑的其它料中,从这种现象中分析出浙料与何种料的勾兑。

苏料、浙料这两种料很少与几种进口料勾兑,因为不必要,也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这两种料主要是和国产料勾兑。如:浙料与石子青勾兑时是紫中有走泥纹又泛灰,与苏料勾兑产生色泛紫而又有晕散走泥纹,与珠明料勾兑会产生泛紫而有翠艳的无晕散效果.....。这些效果都说明在釉料中有比重大而又不易熔化的金属时会对釉料的效果产生釉面钻胎、吃胎及游走效果。

有些效果会固定的表现在瓷器的釉面中,这是一种瑕疵,但也是一个区别青花瓷的重要依据。可以利用浙料中含有的锰铁微颗粒产生的流变游走的基理,进行对应用钴料的区别。这其中也包括浙料的勾兑料。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研究古瓷中钴料对画面影响的基理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这如同对苏料的含铁铁斑迹象及吃胎(钻胎)研究是同样的重要。含锰价铁的钴料是含锰化合物的铁键,颜色显微紫色。

在固定的古代青花料种中掺入浙料时都会有泛紫和走泥纹斑的反映现象。但是对清代的煅烧料几乎看不出走泥纹的反映,这是因为在煅烧中,锰价铁被烧后又被古代的工艺滤洗掉了。这个钴料配制做法也告诉我们在清代煅烧料中几乎不存在走泥纹斑迹的现象。这个道理可清晰的用在鉴定断代中。

即:有走泥纹斑为明代以前产品为多,如果出现在清代时,所用的浙料肯定是煅烧料,浙料含铁引起的画面斑迹、游走痕迹,走泥纹痕迹是不存在的。在煅烧料方面又可通过色差细化分出:煅烧后的浙料勾兑平等青、勾兑石子青、勾兑珠明料、勾兑土料。

苏料(在明早期已经用料,所以也有苏料勾兑浙料的浓艳、晕散、泛紫的产品),这些被细化划分出的钴料种类,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上、材料应用学上、流变学上、痕迹学上、老化学上进行断代鉴定分类。又因钴料在清代前不进行煅烧,这是用料的分水岭。所以用浙料的游走(蚯蚓走泥纹的痕迹),依据中国制瓷业在历史时代用料的不同可分出清代前和清代的青花瓷产品。这是因为清代以前对钴料基本上不进行煅烧处理,而煅烧后的钴料中的金属含量会很容易被筛洗掉。所以在清代用经过煅烧处理的钴料的瓷器也是可以从青花瓷器画面上的痕迹进行断代的。

这种现象说明从钴料在瓷器上产生的画面细微痕迹上就可以分断出清代勾兑料品种中的二十余种青花料瓷器。在煅烧料后的青花瓷器中逐步寻找出清朝各代的青花瓷会有的依据,从而细化断朝断代。是非常有利于鉴定标准制定的大事。

从有钴料青花瓷以来到今天,从瓷器色度上就已经有几十种青花的瓷器,我们可以从国产料的总和因含金属产生料种痕迹的苏料和浙料勾兑料中入手,展开分析和分类,又可将分类后的瓷料中集中分类,从中计算出其基本的料种总和,这对细化鉴定标准,为制定鉴定标准,为研制鉴定仪器,为今后的大数据化鉴定创造条件。

 

如:苏料:(A)。四种国产料=(B)。四种国产料加苏料=(F)。

浙料=(C)。四种产料加浙料=(E)。

G)=>13勾兑后的发色种类。

L)=更多发色,即:>16种色。煅烧后勾兑X=>20种发色。

Q=各种料的合数

 

即:苏料,苏料与几种料勾兑的料就应该是苏料(A)+几种国产料(B)的总和=A+B(四种国产料)=5种(F)

又如:浙料C+几种国产料的总和=B(四种国产料)=5种(E)苏料、浙料、苏料断料勾兑的总数应是A+F+E+C+(A+C)=G(13种)或更多。

如果将G13种料再加上回青、洋蓝进口料和后期的煅烧料应是:G+D(回青进口料)+洋蓝进口料+清代煅烧料=L(16种料)

如果在延续就可以将L(16种料)+清代煅烧料混合后勾兑料x(20余种)时,那就更多了。因煅烧温度的不同,煅烧料种的不同,煅烧前还是煅烧后勾兑的不同将会产生几十种不同的钴料色度,因此种类很多。我们目前可以暂定为20余种,并且列式如下:

L(16)+清代不同温度及煅烧前后不同的料种X(20余种)=>36种(Q)因此又可得出各种料种之和为:

A+C+F+E+(A+C)+X=>36种(Q)

还可解释为:

L(16)+X(20余种)=>36(Q)或等于大于(=>40)(Q)

依据上式可证明各种钴料总和>40种,但是常用为36种左右。

在古瓷鉴定中可见到很多不同色彩程度的青花,集中起来也确实有几十种,由于可用不同温度煅烧、不同比例勾兑,因此清代后青花色变化很大,特别是煅烧料可勾兑出几十种料来。

用含有铁、锰金属重的料做钴料影响画面的依据非常重要,因为铁、锰金属后出现斑痕,色度是可以勾兑出来,但铁、锰金属吃胎、流散、晕散是吃胎(钻胎)痕迹,是在釉下的古代制瓷技艺造成的,现在是造不出来的。铁、锰金属影响钴料釉面的形态是料种产生的痕迹,所以用含有铁的苏料和有锰化合物的浙料来分析勾兑料的形态色度是最好的基理研究方法,也是鉴定实践根本。当然其它料之间的勾兑也是实践中的必要,但是科学利用含铁、锰金属的料种去认识、是辨别中重要之重要。

段dd微信图片_20220217155535.jpg

段dd1微信图片_20220217155641.jpg

列表 > 相关推荐

黑釉(乌金釉)瓷鉴口诀

单色绿釉的鉴别口诀

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鉴赏口诀

民窑青花瓷鉴赏口诀

款识年纪鉴定口诀